民革上海市委第26期中青骨干培训班学员小结---民革华理支部邹俊忠
发布时间: 2009-11-09    |   作者:

本人参加了民革市委(2009年10月27至30日为期4天的)第26期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听取了5位专家所作的关于“民革发展与当前组织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当前对台工作的形势、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专题报告,并就报告内容所涉及的有关理论和社会实践等问题等进行了2次分组讨论。通过专题讨论和学习交流,本人从思想政治上提高了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做好当前对台工作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和“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等重大意义的认识。

下面就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涉及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谈点本人的认识和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因此它是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正确方向和根本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我们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和指导方针。对于从事教育的教师和科学工作者,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最根本的职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蕴含的深刻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人才的科技创新潜力不足,以创新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纵观我国的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和大学,大多是应试教育模式。长期的实践证明:应试教育模式根本培养不出(钱学森、李四光、杨振宁等)伟大杰出的科学家。200910月31日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他曾为中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做出过重大贡献。几年前,钱学森在与温家宝总理的谈话时涉及到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就是这一点”。关于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办学模式,当前的教育模式是钱学森忧虑的。因此,我们应更具有急迫感和针对性地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和办学模式,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去创新和实践,总结过去的教育体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谋划教育的发展和未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创新杰出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不仅是当前教育实现新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应着眼于人才培养和人才建设发展的国家战略,完善教育的体制机制,解决教育的突出问题,以创新型人才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的思路办好教育,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杰出的科技人才,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国家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了进一步认识,力争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关心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邮编:2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