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上海市委第27期中青年骨干学习班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 2010-11-08    |   作者: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本人这次于2010年10月19日至22日参加了民革市委第27期中青年骨干学习班,也有了不少的收获。虽然是短短的4天时间,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精彩纷呈的讲座赢得学员热烈的掌声。在二次小组讨论中,大家交流着彼此的感受,都深深为专家与前辈的责任感和丰富的学识所感染,在茶息课余之际还谈论着一些时政与热点问题,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相互间激发。我们这组的学员还提出专门成立网站以继续共同探讨、彼此协助。

通过这次培训,大家都感到对中国的国情与当前形势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一名加入民革多年的党员,本人也觉得是补了很好的一课,以下就结合培训的内容谈些个人体会:

首先,谈谈社会形势等方面的学习与收获。在第一天的培训中,中国回族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彭高成先生作了《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问题》的演讲,通过他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国多民族、多宗教的复杂性及民族问题无小事的的理念再一次得以突显。其后,民革上海市徐汇区委主委、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杨逢珉教授作了《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的报告,向我们展现大陆与台湾经贸关系在近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特征,并乐观地瞻望了两崖关系的未来前景。第三天,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冷鹤鸣教授作了关于《改变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思潮》的演讲,纵观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界、文化界的主要思潮与观点,并反思了其中的错误与经验。

三位专家的课程从不同层面拓宽了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并以他们丰富的阅历与较深的洞见,使我们体认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又面临转型期的巨变与国际形势的张力,要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稳进、和谐的发展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其中,民族与宗教问题、台湾问题、社会转型与政治、经济变革问题、社会思潮的演变等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不过,问题虽然存在,但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稳步推进改革以促进社会公正,从而维持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人心所向。通过政治协商制度,促进公众参与,上下达致共识以创设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也是我们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欲致力的目标。

其次,谈谈对党派及党务工作的学习。原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过传忠前辈对民革党史作了概括性的梳理;杨逢珉教授也谈了自己从一名教书匠到教书兼顾参政议政,并热心于民革党务工作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她认为对于自己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成长。两位党内资深人士切身的体会使本人再次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政党,作为其中一名成员,本人今后应更关心国事,在本职岗位中尽责尽力的同时,为国家建设献上一己之力。

最后,谈谈彭高成先生提及的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本人也深感这是我们国家近年教育方面薄弱的一环。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又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与日渐全球化的时代,民族认同成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议题。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界人士,本人愿意在自己的岗位内,以前辈们的爱国情操为榜样,向学生们传播爱国意识与公民责任意识,也愿意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地践行这些意识,勤于学习、不断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争取作一名合格、尽责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

现在,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其中传授的理念和知识,与专家、前辈们的人格和生命影响并不会结束,同学间的交流与情感也不会结束,带着这些收获,我特别感谢民革市委的精心安排和华理支部的栽培。本来,我是一个不爱参与社会事务的人,但在这个大集体里,不仅丰富了个人的见识,、拓展了自己的眼界,也让我体会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的责任与自豪。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邮编:2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