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共筑中国梦

作者: 薛 立 我发布时间:2013-08-27浏览次数:31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退休已有一十八载。回首往事,退休生涯丰富多彩,涉猎方方面面:高校退管会、社区服务、民主党派、统战条线乃至个人外出旅游……,真可谓黄昏虽近,夕阳尤红。2012年6月上海市高等学校退休教职工管理委员会颁发“上海市高校系统退管工作‘老有所为’精英奖”, 华东理工大学中仅朱裕贞副校长和本人获此殊荣。别人称赞为无私奉献,成绩卓著,但我感到能为学校、社会做些工作,能给别人带来点滴帮助,换予我的是精神享受,收获更多的是快乐!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在高校教育的园地里,耕耘了几十年,党给了我教授职称。退休了我还是一名光荣的园丁,我仍深爱着华东理工大学。退管会里我是谈心会负责人,每两星期一次召集25位退休教师、职工就社会现象、退管会工作等交流思想看法,与领导沟通,大家畅所欲言,海阔天空,欢声笑语,真诚相见。老教授协会不定期开展多项体育健身运动。20多位老教师、老干部还组织了晨练组,每天早上在操场上做操打拳跑步,各尽所能。趁着晨练的机会,老朋友们聚集一起谈国事、叙家常,有困难互相帮助、有信息相互提供,适逢生日真诚祝福,互敬互爱,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晨练组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难能可贵。今年退管会组织谈心会、晨练组以及侨台联40余人参观嘉兴南湖一大会址,接受革命教育。看到大家身心愉悦,精神焕发,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热心公益 与时俱进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舞台上,致力于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群众服务,也是我孜孜以求努力付诸实践的。教授担任市民巡访团员恐怕为数不多,可我自2005年7月理工一村巡访团成立至今乐此不疲,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在居委会、业委会和居民之间做了许多沟通协调工作,为创建文明小区、交通安全、解决群众矛盾、提升市民素质不遗余力。记得03年、06年及09年居委会三次改选、04年、09年两届业委会改选,我都是筹备组组长,小区内有不少老干部、老领导、老教授,还有少数民族侨台界统战人士,我以自己的满腔热情、诚意和爱心协助居委会各方协调,难怪居委会总支书记说我起到了别人难以替代的作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从你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更何况惠及民生有关社会安定团结都是大事情,所以我感到热心公益并不是份外事。
九三学社 科技服务
我是九三学社基层委员会老年委员。1994年学校九三学社成立科技咨询服务部,我即担任了服务部经理,工作至今。服务部为广大退休教师科技成果的转换开发牵线搭桥,提供舞台,资源共享,利国利民,受到普遍欢迎。我们曾通过九三市委为贵州黔南地区捐赠24台更新电脑,并为该地区每年培养进修教师各专业两名。为更好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加强联谊,我们每年两次组织理工大学九三学社成员考察活动,节日期间帮困慰问。2005年中央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活动中我荣幸地被评为“九三学社中央优秀社员”。夕阳似火,人生如歌,忙忙碌碌的我生活更觉充实,更有意义。
活跃侨台联 心系中华情
多年来担任华东理工大学侨台联委员和凌云社区台联组负责人,让我得以在统战条线发挥余热。在这个平台上,联络的对象是统战人士、知识分子和一些社会精英,涉及到祖国统一大业,我觉得应当充分发挥理工大学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社区高校联合共建,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联谊活动。于是主动献计献策,多次邀请理工大学统战部领导、侨台联有关教授及时分析台海形势、介绍访台观感,一堂报告会,温暖一片心。本人还参与讲解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重大意义、阐述钓鱼岛事件历史和现状等,与大家共进认识。看到理工大学电脑更新换代,赶快联系学校国资办、计算机中心,将十余台电脑支援街道,为社区居委会科学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创造条件。台联组学习例会、排练节目,社区交流,我也想方设法为台联活动提供场地。每年向有关部门反映实情,为统战人士帮困解难,将党的关爱和温暖送到百姓心中。今年端午节我热心促成理工大学侨台联与福寿园互动,举办了一次包粽子比赛,凌云台联组一起参加,退管会王运明书记会上盛赞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各种类型群众活动的做法。由于大家齐心合力,华东理工大学台联和凌云社区台联组几年来每次都被徐汇区台联会评为先进集体。社会工作虽然化去了不少的时间精力,但我尽我能,无怨无悔。
洒脱旅游 亲情感受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年龄的阶梯就步步登高了,乡音无改鬓毛衰,但我心依旧,天马行空,自由驰骋,高龄依然年轻。这么多年来我除了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包括港澳台外,还周游列国到过亚洲欧洲美洲等十余个国家。欧洲四国,我去的是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列士顿。我还游览了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单是美国,我就参观了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十几座城市。说来凑巧,2001年我去美国探亲,亲身经历了“9.11事件”的发生,本来我准备乘坐的就是撞第二座世贸大厦的这架飞机,因事改至下午,所以我不经意中在同一地点拍下了撞机前的情景,事发后赶快再抓拍当时的惨状,得到了一组对比强烈的照片。身在异国他乡,我更深切感受到伟大祖国是海外游子的坚强后盾。作为台属,去祖国宝岛台湾探亲旅游是多年来的心愿,八天的游程绕岛一圈,饱览了台北、嘉义、台南、屏东、花莲、高雄各大城市和日月潭、阿里山、垦丁园、基隆港等景区,期间还得以与九十多岁的老大姐动情相会促膝谈心,与姪女夫妇合家欢聚,荡漾山水之间、感受骨肉亲情,更令人迫切期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炎黄子孙共享天伦。
移风易俗 捐献遗体
人总是要回归自然的,能为社会作出人生最后的贡献是我和爱人的共同愿望。为祖国医学研究造福人类,我们义无反顾自愿无偿捐献遗体,2010年12月22日我们夫妇同时获得上海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纪念证。2011年8月爱人宋维琴与疾病作顽强拼搏后告别人世,已第一个在名人园遗体捐献纪念碑上有名,出席爱人追思会的高校、区、街道、居委会统战部门和区红十字会有关领导以及亲朋好友纷纷发表感言,赞其高风亮节,无不为之动容。为宣传倡导奉献精神,给大众以启迪和教育,通过区红十字会,我们曾两次组织街道和学校每次约40人参观名人园,理工大学目前已有15名志愿者加入捐献遗体行列。站在参观队伍中的我们,心中升腾起一团温暖,因为我们无悔地选择了安息的自由,将要实现医学妙手回春的愿望。因为奉献,让我们永远快乐。
令人痛彻心扉的是爱人撒手西归不到两年,我的爱女也离我而去,值得宽慰的是女儿同样从容淡定、视死如归,她临终前给我的留言表达了一片孝心和诚挚鼓励,让我一如既往生活在亲人的真情关爱之中。

    文明是一种力量,能够汇聚社会各方的正能量;文明更是一种责任,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参与。让我们以微笑迎接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次挑战,保持好心态,创造好心境,享受充实的生活,体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涓涓细流归大海,老骥伏枥融入集体,生命定会绽放出光彩,让我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共筑无比绚丽的“中国梦”!